周三(9月6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升59个基点,报6.5311,为连续8日调升,续创去年5月18日来新高,前一交易日中间价报6.5370,16:30收盘价报6.5516,23:30夜盘收报6.5350。目前,人民币中间价已创下了2015年以来的最长单日连涨纪录。
即期汇率方面,今日开盘后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冲高回落,最新交投于6.5320一线,离岸人民币则震荡整理于6.5377附近。周二在岸人民币交易量较前一交易日增加2%,报218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隔夜离岸人民币收盘下跌,给创纪录的14天连涨画上了休止符。
有中资行交易员称,这波单边上涨行情最近可能会结束,但大涨之后应该不会立刻大跌,预计最近人民币可能在6.5-6.6之间整理。
花旗策略师Johanna Chua在周二的报告中写道,人民币近期大幅走高是公司抛售外汇所致,料看跌人民币的情绪继续减少,使美元/人民币进一步承压。只要美国通胀疲弱继续限制美联储加息,仍看好离岸人民币的多头仓位。
据悉,证券时报头版近期评论称,从货币政策独立、离在岸资本市场深度足够、资本管制相对宽松灵活等条件考察,人民币已具备了一定的避险货币特征。
证券时报认为,汇改让人民币开始以自身经济周期为主进行定价,新汇率形成机制和自身经济周期相互融合的共振效应变得明显。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无疑是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意外逆转的重要基础。市场是一个放大器,既会将缺点充分暴露,反过来也会让看似并不彰显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证券时报指出,人民币未来是否能够成为国际避险货币,事实上并不是我们改革汇率政策机制的目标,但在全球资本流动变幻莫测的今天, 只要朝正确的方向努力,也有可能迎来市场赐予的大礼包。
不过对于人民币的“避险”属性,也有人持不同意见。有海外媒体认为,尽管中国庞大的经常账户盈余、外汇储备以及资本管制让人民币比其他新兴市场货币更加稳健,但是较紧的监管是一把双刃剑,人民币还远非传统意义上的避险货币。
牛津经济研究院的亚洲经济首席主任Louis Kuijs对上述媒体表示:“在全球风险上升的某些时刻,人民币可能没有其他新兴市场货币那么脆弱,但是我还不认为人民币是像日元一样的避险货币。人民币还有升值空间吗?”
招商证券则表示,人民币汇率走强以及新兴市场货币指数走强只是美元走弱的被动结果,而非国际资金流入新兴市场所致。而且春夏以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收盘价在大多数交易日里都低于当天的中间价,反映了投资者对人民币汇率走强的趋势仍然较为谨慎。